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 人围观 |

清风拂月影2025-04-29 17:36:40

我想听听各位的看法。就很简单,面对未来的 20 年,你打算到哪个国家去,投身到哪个行业里。不用说你是谁,不用解释为什么——

回头看历史上的一些转折时刻,我们总觉得当时的人太糊涂,大趋势如此明显,为什么不抓住机会?如果能穿越回去,自己一定不会错失良机。

但实际上,我小时候亲历了 1989 到 1991 年全球格局的剧烈变化,毕业候又经历了中国 2001 年入世后的黄金十年。我的体会是,身处其中时,人确实就是稀里糊涂的,很难清醒地把握大势。

比如现在回头看,1992 年下海创业、2001 年买房、2005 年投身互联网、2021 年房产套现,从国家发展阶段、产业周期,到库兹涅茨周期、朱拉格周期,无一不在当时提供了清晰的信号。但当年真正身在局中,能看清这些趋势、把所有操作都做对的人,寥寥无几。不信的话,不妨反过来想一想——今天,正是又一个历史转折期,你能清晰地回答,应该投身哪个行业,前往哪个国家,布局什么方向吗?

为什么人们往往对如此明显的大趋势视而不见?

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颠倒妄想,一厢情愿。我越活就越发现智人是一种太喜欢自我欺骗的物种,实事求是是最反人性的品质,想做到实事求是实在是太难了。

第二个,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媒体的作用。除了刻意的宣传以外,更普遍的问题是,媒体天然倾向于报道那些与大趋势相反的小事件,因为有意外才具有趣味性、争议性和新闻价值。结果就是,你明明身处一个确定性的重大趋势中,但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却不断暗示“局势未定”“尚有反转”,让人心生动摇。

我的经验是,在历史巨变时期,过度关注时事新闻,往往会一叶障目,看不到真正的趋势。这时候,反而需要适当保持距离,只需把握世界和产业运动的大方向,减少对短期噪音的执着。那些日日放大微观变化、沉迷于政经八卦、市场涨跌的报道,看似信息密集,实则容易让人失去对整体局势的判断。

一生中,能够抓住一次确定性的大趋势,完成一次 10-20 年周期的布局与退出,已经是难得的成就。能够精准把握两次以上的人,凤毛麟角。

宏观操作领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是李嘉诚。李光耀曾经委婉评价李嘉诚说,虽然商业上极为成功,但是没有做出杰出的产品。这恰恰从反面印证了,李嘉诚的能力不在于科技创新或者管理创新,就是一个纯粹的宏观操作的绝顶高手。他 1967 年抄底香港地产,1989 年布局中国大陆,2013 年高位撤退,一生三次关键决策,无懈可击。很多人在财富规模上曾超过他,但至今在大趋势与时机判断上,还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回看李嘉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极度冷静、极度简化的逻辑推演,而不是对新闻热点的追逐或一厢情愿的幻想。

今天,我们再次站在历史的分水岭上。每天,铺天盖地的报道充斥着贸易战升级、全球局势变化,尤其是川普团队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动态,源源不断为媒体提供着素材。但如果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很容易被情绪牵引,看不清更深层次的演变。

我认为,真正需要把握的事实和总体趋势并不多,其中两件确定的事:

第一,美国出钱、其他国家出人出资源、大家和平发展的全球化终结。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革命。

不管局部局势如何震荡,这两个趋势,几乎没有悬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是今天买哪只股票,明天抛哪个币;也不是日复一日盯着几位领导人的言行打趣或发泄情绪。而是:未来二十年,哪些行业、哪些市场,能够在动荡中穿越周期、持续成长?现在到哪里去抄哪个底?

我想听听各位的答案。就很简单,你打算到哪个国家去,投身到哪个行业里,不用说你是谁,不用解释为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