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彩礼问题?民俗还是制度,他们真的想解决彩礼问题吗?

| 人围观 |

yzmistheone2025-04-30 17:36:49

彩礼问题?民俗还是制度,他们真的想解决彩礼问题吗?

彩礼,曾经的婚俗仪式,如今却成了中国社会的毒瘤。天价彩礼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彩礼纠纷挤满法院,舆论一边骂“陋习”,一边却无能为力。人们常把问题归咎于“民俗太复杂”,好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挡住了进步的路。然而,这不过是表象。彩礼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不是民俗的锅,也不是政府“没下狠手”,而是统治阶层为了稳固地位的刻意为之。彩礼乱象,根本就是被默许甚至纵容的社会控制工具。

民俗?不过是统治的遮羞布

彩礼问题看似与传统挂钩:农村攀比风气、城市变相“房车礼”、性别比失衡推高价码……这些都被包装成“民俗的复杂性”,仿佛问题无解,只能靠宣传“移风易俗”慢慢磨。可笑的是,民俗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历史证明,只要统治者想改,任何“传统”都能被连根拔起。

看看英国殖民印度时的“萨提”(寡妇殉葬)。这残酷习俗曾被奉为宗教核心,深入人心,屡禁不止。英国人没工夫跟当地人辩文化对错,直接用杀人罪抓祭祀执行者,判刑、处死,习俗立马消失。中国自己的例子更不缺:缠足从“女性美德”到全民唾弃,清末辫子从“忠诚象征”到街头笑柄,哪一个不是政权铁腕一击秒杀?民俗复杂?不过是统治者不想动的借口。彩礼问题拖到今天,还不是因为有人乐见其成?

彩礼乱象:统治的隐形枷锁

彩礼问题表面上是婚姻纠纷,实则是社会控制的棋子。政府并非“犹豫”或“无能”,而是刻意让彩礼问题悬而不决,原因简单:它对统治地位太有用。





经济压迫,稳住底层:天价彩礼让普通家庭背上沉重负担,年轻人忙于还债、攒钱,无暇抬头关心更大的社会问题。农村家庭为彩礼掏空积蓄,城市青年为“房车礼”996加班,这种经济奴役让底层民众疲于奔命,哪还有精力质疑体制?彩礼就像隐形的枷锁,锁住的是不满的苗头。



制造矛盾,分化社会:彩礼纠纷挑起男女对立、城乡对立、阶层对立。男方骂女方“贪婪”,女方怨男方“没诚意”,网上吵得热火朝天,底层却忘了真正的敌人是谁。政府乐见这种内耗,因为分裂的社会最容易控制。



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彩礼问题让基层干部有了“用武之地”。宣传“低彩礼”、调解纠纷、发个倡议,表面忙碌,实则无关痛痒。这些动作既能刷存在感,又不触碰核心利益,还能让地方政府捞点“移风易俗”的政绩,何乐不为?

《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却对彩礼的性质、返还规则语焉不详,司法实践五花八门。地方政府推“零彩礼”倡议,却从不来硬的。这种“治理”更像是表演,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继续发酵,维持社会控制的微妙平衡。

一招就能解决,偏偏不干

彩礼问题真无解?笑话!一套简单的制度设计就能让彩礼乱象彻底消失:“所有彩礼须婚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金额、支付方式及纠纷处理规则,并在公证机构备案。未签订协议或未备案的彩礼,发生纠纷时,全部收归国有,纳入公益基金;索要或支付未备案彩礼的一方,处以彩礼金额1-2倍的罚款。”

这招有多狠?





双向震慑:支付方怕彩礼充公还被罚,接收方怕拿不到钱还倒贴,谁敢不签协议?彩礼金额也会因理性协商大幅下降。



司法清零:未备案彩礼一律充公+罚款,法院不用纠结过错、开支,纠纷直接归零。



公益加持:彩礼和罚款进公益基金,建学校、修医院,道德制高点在手,反对者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

这套规则复刻了英国治理“萨提”的铁腕逻辑:不争论习俗对错,直接用法律一刀切。不签协议?彩礼没了,还得罚款!就像祭祀者被以杀人罪严惩,彩礼乱象也会在半年内烟消云散。执行?中国基层的动员力全球第一,婚姻登记处强制备案,公证处提供免费模板,线上平台一分钟搞定,宣传上短视频+村干部,三个月全民洗脑:“不签协议,彩礼充公还罚款!”谁还敢赌?

这么简单的方案,政府不知道?当然知道!不推,恰恰是因为彩礼问题对统治太有用。经济压迫、分化矛盾、基层政绩,哪一项不是稳固地位的利器?解决彩礼问题,等于自断控制链条,谁会干这种“傻事”?

历史证明:想干就能干

中国从不缺铁腕改陋习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婚姻法一夜间颠覆千年传统;计划生育政策几年内深入人心;甚至“全民信仰毛泽东”的年代,政策推行如臂使指。彩礼问题比这些简单百倍,执行难度几乎为零。只要政府想干,1年能让“签协议”成为全民习惯,2年能让天价彩礼成历史笑话。

反过来,彩礼问题拖到今天,恰恰证明政府不想干。民俗复杂?基层抵触?全是借口!群众的算盘比谁都精,只要“充公+罚款”一出,谁不签协议谁吃亏,观念立马跟上。公益基金公开透明,建几所“彩礼小学”,舆论直接倒向政府。英国用杀人罪灭“萨提”,中国用充公+罚款灭彩礼,有何不可?唯一的障碍,是统治者愿不愿意。

结语:彩礼问题,统治的镜子

彩礼问题不是民俗的锅,而是统治策略的照妖镜。天价彩礼压榨底层,分化矛盾,稳住基层,这一切都太“巧合”,哪是无心之失,分明是刻意为之。一套“未备案彩礼充公+罚款”的规则,简单、高效、狠辣,半年就能让彩礼乱象消失。政府不干,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民俗复杂不过是遮羞布,真正的答案藏在权力算计里。他们真的想解决彩礼问题吗?答案就在彩礼纠纷的每一声叹息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