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2022的一地鸡毛和未来启示

| 人围观 |

奭奭奭2025-05-06 17:36:29

2022年,我的这个公众号可谓是一地鸡毛:文章发不出去或被删除的情况多达39次,被封了两次,一次是2022年9月23日,在发了《公号这三年,写在二十大前》后被封了七天;一次则是在2022年10月22日发了《2024》后被封了一个月。

在《公号这三年,,写在二十大前》一文中,我总结了公众号主要关注的三大主题:1·、疫情以及防疫政策可能对中国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的影响?2、中国未来的基本国策究竟是什么?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外部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3、包括俄乌战争、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等国际环境又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提出“中国已经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十字路口”。在《2024》一文中则明确写出:“出口萎缩、经济活力丧失、房地产业下行三大压力如果全部变为现实且出现叠加,那么可能会在2024年形成‘合力’,从而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衰退。”尽管国家统计局靓丽的数据告诉我当时是在杞人忧天,但是其他的一些宏观数据似乎又在讲述另一个故事。

我对当年疫情防控最大的担心是中国经济会出现渐冻。经济渐冻最初出现在2021年11月11日的《2022的▇▇》一文中:“不仅供给端可能有更多企业退出,需求端的消费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挤出供给过剩的水分,中国经济的活跃程度进一步低迷而陷入经济渐冻”。在2022年2月7日发的《渐冻阴霾下的中国经济前瞻及应对》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渐冻的概念、关键形成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果经济一旦渐冻,短期政策就很难扭转这一趋势,因为形成渐冻的两个关键因素:预期本来就是长期概念,消费习惯也并非短期可以改变。经济有可能会面临中期走弱。具体的表现可能是消费端的刺激政策无法有效起到作用,也就是说不仅刺激的效果不好,而且刺激结束消费水平仍然下滑;在供给端出现“挤水”:过剩供给退出,即便降低利率也无法导致有效投资增加;如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则可能直接导致滞涨等等。”这两年的经济表现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在遭受“渐冻”的影响,而且显然很多刺激政策对改出渐冻的作用并不显着。

2022年不可避免地让人更多关注内政和外交。因为前者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后者关系中国的外部环境,这二者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我在2022年7月14日发的《藏在你心中的那个制约中国经济的关键中期因素》提出了未来制约中国经济的三大内部不确定性:中期经济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中期中国经济开放性的不确定性;中期中国经济市场性的不确定性。“如果在三大不确定性的打击下,居民和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没有恢复,那么,即便短期内控制住了经济流动性的变坏,从中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会缺乏有力的支撑:居民有钱不敢花,企业有钱不敢投。”从疫情结束后民营资本的投资萎缩到2024年政府开始反复强调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在2022年7月2日《十年巨变,中国何去何从?》一文中,我提出了中国外部环境的三大挑战:1、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从相安无事到战略竞争和挑战;2、经济一体化下的冲突和矛盾将是混合的,即便出现有限的冲突,也会蔓延至政治、经济、军事、网络、太空、技术、供应链等方方面面;3、鉴于俄乌战争导致的西方与俄罗斯的完全敌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紧密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疫情后,全球资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撤离中国,来华国际旅行者恢复乏力,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关系恶化正在对中国经济产生显着影响。

2022年6月5日,我试图在《44年后的这个坎儿》一文发出警告:“如果任由目前的状态持续,这个坎甚至可能耗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果。中国急需改善国际关系,重注经济活力,不仅让改革开放尽快重新上路,更是需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深度。因为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从外生投资驱动向内生消费驱动转型;从以房地产为核心的资源驱动向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为核心的技术驱动转型。在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需要更加友好的国际环境,需要更多的全球资本,需要更开放的全球市场,来抵消投资和房地产周期下滑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是那篇文章最终没能发布成功……

当然,我在2022年不仅提出中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应对策略。2023年6月18日,我曾经在公众号发了2022年撰写的宏观战略报告《中国战略2032》的节选版:《中国2032》。在《中国战略2032》报告中,我们预想了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结果(最好和最坏),同时指出最好的结果依赖于“互信、开放、转型、人才和安全”这五大关键词,分别代表:

1、体制互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意味着“高处不胜寒”,中国未来十年将比过去四十余年更需要和平和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2、融入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开放:积极参与到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以及知识产权相关规则和秩序的制定,融入全球资源配置体系。

3、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只有真正实现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发展,中国才可能进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4、人才驱动:如果中国这片土壤培养培育不出来世界级的人才,留不住世界级的人才,所有的战略都终将只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5、安全保障与全球责任:积极参与全球安全秩序维护不仅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全球责任。

以上五点实际上就是更开放的中国、更友好的中国的根本驱动力。实现这五点,中国就有更可期的美好未来。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给美国带来的两大挑战和我在2022年的三大关注点很类似,抛开已经过去的疫情,特朗普也正在剧烈重塑美国的未来:1、美国未来的基本道路是封闭还是开放?2、美国的国际关系会怎样重塑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当然,正如我在多篇文章中所预测,特朗普带给中国更多短期挑战的同时会带来战略性机遇。而战略性的机遇难道不正是更开放、更友好的中国吗?

站在2025年回顾2022年,那些文章的分析和预测与中国经济当下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基本一致,所关注的三大主题对现今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向未来的五大策略在特朗普政策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重要,但是任何战略都有“最佳实施窗口期”。特朗普当政的四年,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2.0最黄金的窗口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