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感觉不顺时,多去这4个地方,马上就转运

| 人围观 |

礼智信2025-11-10 17:36:59

《醒世恒言》中讲:“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铁也生光。”

时势造英雄,若运势亨通,生铁都能变得流光溢彩。

若时运不济,黄金也会黯淡无光,任你才华横溢,奈何无处施展。

命由我作,运由己生,时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自己修来的。

感觉不顺时,多去这4个地方,马上就能转运,不是迷信!

01书斋,涵养之地

李清照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一边靠在枕上遍览诗书,一边观看门前景象,听着细细雨声何等惬意。

人在低谷时,容易被负面情绪侵扰,陷入困惑迷茫。

而读书,就是涵养心智、摆脱焦虑的最佳方式。

浸透在书香里,将杂念抛诸脑后,让内心回归平静与明朗。

物由心造,境随心转。一个人心态向上向好,必定可以扭转运势、改变境遇。

就像苏轼,原本少年得意,被誉为“宰相之才”。

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等地。

一时间,不但仕途一落千丈,生活环境也愈发恶劣。

但苏轼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手不释卷,“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他广泛阅读儒释道典籍,从中汲取力量,活得乐天旷达。

最后,不仅迎来转机,重回中枢任职,还留下名篇佳作无数,流芳千古。

《格言联壁》中说:“至乐莫如读书。”

无论什么阶段,什么境遇,读书、修心、养识,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02山间,疗愈之地

《晋书》有言:“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寄情于山水,看草木青青,听流水淙淙。

如此,便可忘烦、忘忧、忘年,疗愈身心,补充能量,收获轻松自在。

许多看不开的事、想不通的路,置身山水间,很可能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史铁生21岁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双腿瘫痪。

起初,他无比沮丧崩溃,脾气日渐暴躁,数次想要放弃生命。

直到有一天,他鼓起勇气,怀着希冀,自己推着轮椅到地坛公园闲逛。

目之所及,皆是生机:郁郁葱葱的草木、晶莹剔透的露珠、忙忙碌碌的蚂蚁……

史铁生的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治愈,他慢病痛走出病痛,投身创作,很快声名鹊起。

趁风光正好,何不出去走走。

尽情呼吸新鲜空气,重新拥抱这个世界,便可脚步铿锵重返人生的战场,一路乘风破浪。

03社群,联结之地

中国有句谚语:“树挪死,人挪活。”

受挫失意时,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只会被逼仄的环境绑架,庸碌无为,就此沉沦。

越是难熬,越要敞开门出去走走,结交不同领域的人,多沟通,多链接。

认识的人足够多,你就会知道通往峰顶的路怎么走。

当代艺术家陈巨源,早年一心学习西方绘画。

那时的他,废寝忘食地创作,但作品却平平无奇,毫无灵气。

他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着画板苦思冥想,依旧不得其法。

有人提醒他:“闭门造车难以获得灵感,应该走出去。”

陈巨源听从了这个建议,开始出门游历各地,与不同的艺术家交流。

后来,他还结识了木心先生,向对方倾诉困惑,虚心求教。

木心当即提出了宝贵建议,让他多研究中西方色调的搭配。

陈巨源顿时豁然开朗,尝试将中西风格融为一体,终成一代大家。

贵人不会按响门铃,机遇不会从天而降。

真正的命运转折点,永远在门外的人群之中。

向高人请教,寻智者点拨,方能成长、成熟,一步步扭转命运。

04自我,对话之地

复旦大学知名讲师陈果说:“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人在感觉不顺时,不仅要向外探索,更要向内寻求。

在独处中,穿越黑暗,摆渡悲喜,和自己对话,与世事和解。

从自省到自洽、自愈、自强,才能更好地出发,奔向前程远方。

圣人王阳明,曾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

身处蛮荒之地,瘴气弥漫,还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王阳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垦地修屋,为当地人启蒙教学。

他还让人打造了一口石棺,时常端坐其中,静心思索,叩问大道。

纵然穷山恶水,尽管简衣素食,他却在安静独处当中,迎来悟道的光辉时刻。

自此,心学大放光明,王阳明将其贯彻为方法论,一路建功立业,青云直上。

所谓回归自我,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处深度思考的空间。

对自己了解得越深,对世事洞察得越透,心智就越成熟,运势就越顺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