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还有人记得她吗?——赛珍珠

| 人围观 |

红精灵2025-11-10 17:37:07

还有人记得她吗?

1943年,在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堂里,一个金发碧眼、名字怎么看怎么都像青楼女子的美国女人,情绪激动地陈述着中国在二战中付出的重大牺牲,以及美国《排华法案》对于中国的伤害。而台下的议员、部长、副总统、国务卿们个个面色铁青,实行了将近60年的《排华法》案最终还是被废除。

她还为当时深陷日本侵略泥潭的中国争取到了数以万计的援助和物资支持。但也就是这场演讲,她被美国FBI盯上,为了调查她,有关她的卷宗居然堆的比NBA的篮筐还高。所幸,她没有间谍嫌疑。

对此,曾有人问她,你连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他们还命令驻瑞典大使不得到场,你这样做真的值吗?
她听了却一脸严肃的回道,我始终是一个中国人,如果你看过我的作品《大地》,就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自称中国人的美国人叫“赛珍珠”。她出生在美国,父母也都是美国白人,但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她都属于中国。说赛珍珠是中国人,实际上并不算错,这不仅是因为她才4个月便来到中国生活,母语为汉语,后来还加入了中国国籍,更在于她对中国这片土地及其文化怀有深深的热爱。

她的中文名赛珍珠,取自清末青楼女子赛金花。

旁人仅晓得赛金花是个风尘女子,却不了解她曾在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凭借自身的智慧与胆识拯救了无数北京百姓。多年之后,赛珍珠在美国积极奔走募捐,冒着被猜忌的风险推动废除《排华法案》,冥冥之中又与当年赛金花救死扶伤的壮举,恰好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共鸣。

回看这位百年难遇的奇女子一生,她于1896年10月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四个月大时就随身为传教士的父母到了中国,定居在镇江。为了更方便传教工作,同时也帮助女儿融入中国的环境。父母在赛珍珠刚刚学习说话时,就请来了一位中国私塾先生教她学习,所以赛珍珠接触的第一语言就是汉语,她也一直将自己当做中国人。

随着年龄渐长,赛珍珠才回到了美国,就读于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专业。这段时间,赛珍珠初次发现了自己的写作天赋,两次赢得写作奖,并入选优等生联谊会,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但即便如此,长期在中国的生活还是让赛珍珠感到在观念方面,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
于是完成学业后,他毅然决定回到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彼时法律意义上的中国人。

与此同时,这段在东西文化之间挣扎的经历,也让她觉得东西方之间在文化上是有分歧的,只有通过沟通,双方才能够找到共鸣。为了找到这个共鸣,她开始在徐志摩、胡适、林语堂等友人的鼓励下,尝试进行写作。

1923年,赛珍珠出版了她的处女作《也在中国》,随即在美国文坛声名鹊起,成为当时美国文坛最受关注的耀眼新星。

《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
初尝成功滋味的赛珍珠并未止步,1931年,她又推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小说《大地》。正是凭借这部塑造了鲜活的中国农民形象的作品,赛珍珠于1932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6年后又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她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斩获普利特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是历史上首位靠着写中国、写中国人获奖的诺奖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辉煌且极富传奇色彩的成就却没有给赛珍珠带来丝毫的喜悦。

日本人发动了918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中国自此陷入无尽的痛苦与灾难。
6年后的1938年,也就是赛珍珠凭借作品《大地》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之时,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愈发膨胀,正在大举用兵,全面入侵中华。

面对故乡的种种惨状,赛珍珠在获奖感言中再次表达了对中国的敬仰。
她说,“我对中国的敬仰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为我看到了它的空前团结,我知道它是不可被征服的”。
与此同时,为声援中国,她多次发起募捐活动,并进行公开演讲,当着全体美国人的面斩钉截铁的表示,“中国绝对不会屈服,中国人永远不会投降。她甚至在白宫安排演出,表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义勇军进行曲》和《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日节目,为募集500万美元的援助资金四处奔走。

在多方奔走过程中,她发现彼时美国竟存在歧视中国的《排华法案》,于是不顾亲友阻拦,执意前往美国众议院发起撤销《排华法案》的演讲。

在她的坚持下,1943年10月22日,存在了近60年的《排华法案》彻底成为历史。别人问她为何要为中国这么拼?她依然回答道,“如果你读过我的小说《大地》就会明白。如果我不为中国发声,那我就对不起自己”。

赛珍珠的一生传奇之极,她在中国被当做美国人,而在美国又被当成中国人,但她却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甚至她在自传中写下了我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从少女到成年,永远属于中国这样的话语。

1973年,赛珍珠告别了这个世界,她的墓碑上只有三个篆体汉字,赛珍珠。








随便看看